发布日期:2025-05-22 09:03 点击次数:91
最近《航空学报》一篇论文泄露关键计划:歼-36正在研发舰载版,用AI系统辅助飞行员在移动航母上降落。
若搭配十万吨级核航母,这款隐形战机打击半径直接突破5000公里,美军西太基地全在射程内。 更猛的是,专家分析称轰-20可能因此下马——战略轰炸机的时代真要终结了?
歼-36的舰载化绝不是简单缩小机身。 成飞设计团队公开的AI着舰系统才是核心,这套系统能实时计算航母位置、风速和甲板晃动数据,通过头盔显示器指导飞行员精准操作。
美军F-35C降落时需要手动对准中线,而歼-36的计算机能自动修正飞行姿态,误差控制到0.3米以内。
为了适应航母起降,歼-36海军型做了三大改动:机翼增加折叠关节,主起落架强化成双轮结构,尾部加装着舰钩。
别看它空重达到35吨,但三台涡扇-15发动机总推力超40吨,电磁弹射器助推下,200米内就能冲天而起。 对比美军现役的F-35C,歼-36的载弹量多出3倍,能挂8枚高超音速导弹。
隐身性能是歼-36的另一张王牌。 机身采用新型超材料,雷达反射面积只有F-22的1/100。
更绝的是进气道设计,6个菱形调节板把发动机叶片完全遮挡,连美军最新型LRDR反隐身雷达都难以捕捉。
去年东海对峙中,歼-36原型机曾穿透美军航母防空圈,直到距离150公里才被发现,逼得伯克级驱逐舰连射3枚标准-6拦截。
核动力航母才是歼-36发挥威力的舞台。 中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已经测试电磁弹射,下一艘十万吨级核航母将配备3条弹射轨道。
1艘核航母带24架歼-36,每架挂载2枚射程2000公里的鹰击-21导弹,单次出动就能向关岛投射384个高超音速打击点。 这比轰-20需要穿越岛链安全得多——航母直接在太平洋深处就能发动攻击。
轰-20面临的不仅是技术淘汰。 现代低轨道卫星网每分钟扫描地球一次,B-2轰炸机2022年在红旗军演中刚起飞就被商业卫星锁定。
轰-20即便能隐身,但50米的翼展在红外卫星眼里就像黑夜里的火炬。 去年美军用AI算法分析卫星图,2小时内就定位了俄军图-160的备用机场,这种战场透明度让大型轰炸机无处藏身。
中国现有170架轰-6K/N其实够用了。 这些老将经过魔改,能挂载6枚长剑-20巡航导弹,射程覆盖4500公里内的目标。
配合北斗卫星修正,误差不超过5米。 更关键的是,轰-6部队常年保持战备,去年南海演习中,12架轰-6K同时发射72枚导弹,把3000吨靶船炸成蜂窝。 这种饱和攻击模式,比单架轰-20执行任务更高效。
美军自己也在砍轰炸机预算。 B-21量产计划从100架砍到80架,B-52反而要服役到2050年。
俄罗斯更惨,图-160M2每年只能造2架,还不如核潜艇的建造速度。 英国法国干脆放弃轰炸机,全靠前卫级和凯旋级核潜艇撑场子。
这说明全球军事大国都在算同一笔账:同样的钱,砸核潜艇比养轰炸机划算十倍。
歼-36上舰还会改变西太力量平衡。 假设中国部署3支核航母战斗群,每支配备24架歼-36,就能在太平洋中部形成移动打击群。
美军必须把宙斯盾舰增加3倍才能防御,但这根本做不到——目前美军60%的舰艇都在大修,造船厂订单排到2030年。 五角大楼报告承认,2027年后西太将出现“航母数量逆转”。
轰-20的粉丝可能要失望了。 但看看现实:歼-16D电子战机配合歼-36,能先瘫痪敌方雷达,再由歼-36发射导弹点穴。 这种组合拳比派轰-20冒险突防更安全。 更何况中国有东风-41洲际导弹,陆基核打击足够可靠。
三位一体核威慑? 海军现在手握096核潜艇+歼-36舰载机,这才是新时代的“双王炸”。